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坚持“引培用”一体,筑巢引凤、广纳贤才,多措并举、建强队伍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不断提高、队伍结构更加合理、教学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成功培育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。
实施“两进”,展现教学改革新气象。通过“行业专家进校园”和“先进技术进课堂”,以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来自许继电气等国内领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8名,柔性引聘国家级名匠4人,大国工匠、行业企业专家11人,为专业群注入新力量。比如,聘请原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飞机发动机部主任、机务维修工程师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服役银质奖章获得者孟凡民,在校成立大师工作室,将来自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、带进课堂。孟凡民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,获得世界级大奖1项;国家级奖项6项,其中一等奖1项;培养的学生9名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任职,6名被“中国大飞机”中国商飞公司录用,40多名被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录用,1名被省教育厅表彰为“未来工匠”,1名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实施“两育”,激发教师团队新活力。大力实施“名师培育”和“团队培育”工程,近年来,专业群培育教学名师、学术带头人2人,培育专业群带头人2人,培育专业带头人5人。培育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、河南省职业院校名师6人,培育许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。按照“四有好老师”标准,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,不断优化团队的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。成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、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、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教学团队1个,专任教师“双师”比例达97.8%。培育的名师、名匠、专业领军人才带领团队钻研教学、攻坚课题、备赛参赛,实现了整个团队水平的新提升。
实施“两建”,优化持续发展新路径。坚持开展“课程资源建设”和“‘双师型’教师培养平台建设”两项工作。通过“课程资源建设”,帮助教师厘清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系,提升教育教学和技术指导的能力,解决传统教学中理实脱节问题和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不高等问题,增强教育教学内生动力,切实推动专业群健康长远发展。在行业指导下,紧密对接装备制造产业升级,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,开发多元主体合作的高职新形态教材,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,VR新形态教材3部,新技术领域教材9部,活页式、工作手册式教材21部。通过打造“双师”培训基地、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、提升工程技术中心、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措施来强化技术应用与研发,构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平台。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——互联网+智能制造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,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——工信部数字智能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,形成“双师”培训课程体系1套,建设培训模块23个,完成“双师”师资培训300余人。